全球一站式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注册欧易交易所 更多顶级交易所 

人民币数字

资讯2022-06-141106

数字人民币给用户端带来的变化不大,却会使整个运行体系产生深刻变革,意义重大、涉及面广、挑战很多,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的定位与变革

  2019年6月18日,美国网络公司Facebook发布其设想的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及新加坡元结构性挂钩的超主权数字货币Libra(天秤币)白皮书,其中恰恰没有位列SDR第三大篮子货币的人民币,这引发了中国广泛的关注。


  紧随其后,中国央行官员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当时将其简称为“DC/EP”,即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央行同参与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的商业机构密切合作,进入“996”工作状态,DC/EP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之后,央行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为“数字人民币”,并明确其简称为“e-CNY”,“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


  2020年10月,央行与深圳市政府联合首次在福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数字人民币社会公测。之后试点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至2022年4月扩大到16个城市及冬奥会场馆,应用场景和工具也不断丰富。


  但到目前为止,数字人民币仍处于试点过程中,全面推广使用尚无明确时间表。其中,不仅涉及很多技术与应用上的难点,而且仍存在很多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央行明确,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对此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人民币本质上就是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只是人民币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着重于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加强合规监控,并不是人民币之外新的一种货币,仍需纳入人民币货币总量统一监控。


  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或主权货币,数字人民币不可能像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数字加密货币”那样,成为依托公用互联网,运用公有区块链技术等,可以无国界(全球化)运行的去中心(高度匿名、规避监管)的货币体系,而只能在央行数字人民币专用平台,或者有运营机构参与共同运行维护的联盟链平台上运行,需要满足央行有限匿名和金融监管的要求。因此,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只能先内后外,不可能一上来就是全球化运行的。


  同样,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或主权货币,能否得到境外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主体的接受实现国际化,在根本上取决于货币发行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地位。只有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最为强大国家的货币,才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目前,在国际支付结算与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美元分别为40%以上和60%左右,欧元分别为接近40%和20%左右,二者成为第一和第二大国际货币,合计在国际支付结算和全球外汇储备中均占到80%左右的份额,其他国家货币所占份额则远远落后。人民币目前在支付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均不足3%,即使数字人民币推出,也要面对不同国家数字货币的相互竞争,存在着不同国家央行数字货币跨平台的支付连接(“数字货币桥”)与标准制定的问题,力争上游也要依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可能脱离现实条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大幅跃升。


  需要明确的是,货币本质上是价值尺度和价值索偿权证,也就是可以用货币购买财富。因此,需要使一国货币总量与该国可交易财富的价值规模相对应,能够随同可交易财富价值规模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保持货币币值(价值尺度)的基本稳定。这就要求黄金等原来充当货币的实物从货币舞台退出,回归其可交易财富的本源;货币则必须从可交易财富中脱离出来,成为纯粹的价值尺度与价值索偿权证;货币与财富都需要得到其流通范围内最高等级的信用保护,即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由此,货币彻底脱离实物转化成为国家信用货币,也被叫做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在世界尚未实现一体化治理的情况下,要推行“货币的非国家化”或“超主权化”,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包括SDR以及比特币、Libra等都难以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最多只能成为一种特殊资产,需要接受严格的金融监管。所谓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


上一篇:虚拟币平台

猜你喜欢